CASS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ASS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生物处理方法简介
生物处理工艺按生物生长状态,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活性污泥工艺中生物以菌胶团的形式悬浮于水中,通过曝气混合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活性污泥工艺按其运行方式分为:普通曝气池、氧化沟、SBR、A/O、A/A/O(A2O)等,主要应用于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除SBR工艺外,均需设置污泥回流泵,设备较多,所以SBR工艺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中也有应用,但SBR工艺设计负荷较小,一般为0.1kgBOD5/m3d,占地面积较大,由于滗水需要,水池深度较大,同时自动控制设备较多,一旦设备故障或运行参数发生变化,必须对整个运行程序进行调整。同时小型污水处理采用活性污泥工艺,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引起污泥流失,使处理池内的污泥浓度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生物膜法在处理池内设置填料,作为生物的载体,使大量生物附着生长,同时污水中又有一定浓度的悬浮生物。按其运行方式分为: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一般使用于水量较小、进水浓度较低的污水处理,由于其生物浓度较低,设计负荷较小,占地面积较大,抗冲击负荷性能较差,目前使用的已较少。
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通过配以填料,具有处理负荷高、耐冲击负荷、不产生污泥膨胀,设施体积小、污泥产生量少、运行稳定可靠、管理方便等优点,但造价相当高,因此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中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站。
CASS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说明
污水首先进入集水调节池进行水量和水质调节。集水调节池由用户自备,一般选用混凝土池体,用户可根据生产工艺、水质的稳定性来确定调节池时间。调节池的停留时间为4-8hr。然后通过提升泵提升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装置出水即可排放。如装置出水管标高低于用户排水管标高,可在装置内或装置后增加排放泵。
1、初沉池: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污水流速为0.5-0.8mm/s。污泥通过利用空气提至污泥池。处理水量≤2m/h,可以与集水调节池合并改为初沉调节池。停留时间为2.5-6.0hr。
2、接触氧化池:初沉池的水自流至接触氧化池进行生化处理,接触池分为三级。总停留时间为3.0-4.5hr。曝气系统采用本公司技术产品-网状膜曝气器,大大提高了氧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能耗。气水比一般为1:15-20。
3、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为斜板沉淀池。总停留时间为1-2hr。
4、消毒池:消毒池接触时间按TJ14-74标准为30min,特殊污水可延长至1-1.5hr。一般采用固体氯片消毒(可根据用户要求配备其他消毒装置),工业**污水处理完毕后排放可以省去消毒池。
设有过流、过载、断相、短路保护,故障自动切换并声光报警。
CASS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工艺
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工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该工艺不具有厌氧消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严格要求,及降解速度较慢的甲烷发酵阶段,将系统控制在缺氧状态下的水解酸化阶段。其原理是通过水解菌、产酸菌释放的酶促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发生生物催化反应,具体表现为断链和水溶,微生物则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胞内生化反应,同时排出各种**酸。
水解酸化过程能将废水中的非溶解态**物截留并逐步转变为溶解态**物,一些难于生物降解大分子物质被转化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如**酸等,从而使废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以利于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因此,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可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
⑴水解池的启动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利用水解、产酸与甲烷菌生长速度的不同。利用水的流动造成甲烷菌在反应器中难于繁殖的条件。省去了气体回收部分。
⑵具有较好的抗**负荷冲击能力。
⑶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的**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因此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⑷对固体**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很少的难厌氧降解的剩余污泥,故能实现污水、污泥同时处理,不需要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5由于反应控制在**阶段完成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
A-BF工艺及BF级生物膜滤池运行的稳定性
A-BF工艺及BF级生物膜滤池运行稳定性与对进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
按滤速为2m/h、气水比为6∶1的运行条件对该工艺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运行稳定性试验。虽然原水水质变化幅度较大,但A-BF工艺和BF级生物膜滤池,仍然有较稳定的处理效果和较高的去除率,出水水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也说明A-BF工艺和BF级生物膜滤池对原水水质的变化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