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区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新社区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工艺说明:
1格栅除去污水中的大块固体废物,保证后续处理工序正常稳定运行,栅渣由人工定期。
2来自各时段污水的水质、水量不一样,高峰流量为平均流量2~4倍,为减少污水处理设备投资,使污水处理设备连续稳定运行,在主体处理设施前设置调节池以均衡污水浓度。
3调节池内安装弹性填料,供大量水解细菌附着生长,在水解菌作用下将不溶性**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在产酸菌协同作用下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再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降解。
4调节池出水自流至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由好氧区、沉淀区、污泥区和区组成,好氧区配套组合生物填料和曝气装置。组合填料为新形组合填料,具有易结膜,不堵塞的特点。曝气装置选用刚玉微孔曝气器,具有氧传递效率高、动力充氧能力强、耐腐蚀、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特点。
5曝气设备用两台回转式鼓风机为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中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溶解氧,风机一用一备,自动交替运行。 该型号风机具有体积小、风量大、节能、噪声低特点,特别其运转是其他形式的风机*的。风机布置考虑隔声,利用构筑物结构间的自然隔吸声效应,*杜绝鼓风机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 污泥处置生化系统产生污泥采用空气提升至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泥区内好 氧消化,剩余污泥中的微生物**体自身氧化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使污泥得到稳定。
新社区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介绍:
生物预处理是通过生物作用来去除氨氮和部分**物。微污染水源的生物预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并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的认同。作为微污染水源的预处理,生物处理的主要优点是:对去除NH3-N、NO2-N、AOC*,对**物、色度、嗅味、TOC、浊度也有一定去除效果。缺点是占地大,处理效果对受水源水质和水温影响较大。
预氧化技术的应用
主要采用预氯化、预臭氧技术、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及二氧化氯预氧化技术。
预氯化
预氯化在国内已得到普遍使用,用于除藻和降解**物,费用低廉,但氯与水中**物生成的副产物对人体非常有危害,应逐步取消在微污染水源中作为预处理的使用。
预臭氧
预臭氧技术主要用于地下水中的铁、锰和去除色度、嗅味,以及降解水中的高分子**物,还被用于改善絮凝和澄清。预臭氧工程应用中,其主要目的是助凝,必要时考虑强化去除藻类、色度和**污染物,臭氧投量一般为0.2~2.0mg/L。
有研究表明预臭氧控制副产物的效果也比较稳定,在预臭氧投加量约1.0mg/L(0.23mgO3/mgDOC)的情况下,三卤甲烷前体物去除率约为23%,高藻期时藻类去除率高达47%。在臭氧预氧化处理过程中,臭氧不是通过降低水中**物含量达到控制副产物前体物,而是主要氧化攻击分子质量较大的疏水性**物。这些**物多数具有芳香性结构或者不饱和双键,易受攻击而断裂变小,转化为亲水性物质。臭氧预处理通过改变水中**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降低水中**物的氯化活性,从而达到控制副产物生成量的目的。但需注意的是,当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离子时或臭氧投加过量时,臭氧预氧化使离子转变为酸根离子,并使水中代三卤甲烷、乙酸等浓度升高。
(1)初沉池:设备初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6-0.7毫米/秒,沉淀下来的污泥用空气提至污泥池。(注:DM-M O.5-5m3/h 不设初沉池)
(2)接触氧化池:初沉后水自流至接触池进行生化处理,接触池分为三级,总停留时间为 1 小时以上。加强型设备接触氧化时间可达6 小时,填料为新颖梯形填料。易结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积为160m2/m3,接触池气水比在12:1左右。(注DM-M 0.5-5T/h,接触池为二级)
(3)二沉池:生化后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为二只竖流式沉淀池,它们并联运行。上升流速为O.3-0.4毫米/秒。排泥采用空气提升至污泥池。(注DM-M0.5-5mT/h,污泥自流到污泥池中)
(4)池及装置:池按规范:“TJI4—74”标准为30 分钟,若是医院污水,池可增加停留时间至1-1.5 小时,采用体氯片接触溶解的方式,装置能根据出水量的大小不断改变加药量,达到多出水多加药,少出水少加药的目的。其它装置可另行配制。(注:如用于工业污水池与装置可以不要)
(5)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气提至DM-M 的污泥池内进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清液回流至接触氧化池内进行再处理。消化后剩余污泥很少,一般1-2 年清理一次。清理方法可采用吸粪车从污泥池的检查孔伸入污泥底部,进行抽吸外运即可。(DM-M 0.5-5T/h,污泥采用厌氧消化)
(6)风机房、风机:设备DM-M 的风机房设在池的上方,进口采用双层隔音,进风口有、风机过滤器,因此运行时无噪音。风机采用二台L 型罗茨鼓风机,能自动交替运行。单台风机运行寿命30000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