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智慧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小区智慧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说明:
1、厌氧水解池+复合人工湿地模式
人工湿地类型可分为表面流和潜流两类,潜流湿地处理主要有垂直流和水平流两种方式。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将表面流、水平流、垂直流组合起来,组成组合式湿地床对污水进行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其主要问题是对悬浮物、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差一些,而人工湿地的缺陷是进水要求较高,必须有前处理去除生活污水中大颗粒物质,避免引起湿地滤料的堵塞。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的COD、BOD,同时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以及氮的挥发等以及人工土壤固磷及植物根系吸收方法去除氨氮和磷。通过填料颗粒径级配合调整,滤清出水。这两种技术取长补短,**结合起来其处理效果非常好。
比较而言,采用该工艺其运行费用较低,易维护,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但占地面积较大,易受虫害影响,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根据建成后的采样分析,采用厌氧水解池+复合人工湿地模式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2、厌氧好氧模式
该工艺利用在厌氧池中厌氧及兼氧微生物水解,将长链**物初步分解为短链**物,产生生物酶。在接触氧化池中进行曝气,利用好氧生物的生长代谢降解水中**污染物。AO工艺负荷较高,占地面积小,处理的建筑物少,可以采用地埋式处理,维护可采用全自动方式进行,但需要较多的维护管理与运行费用。经分析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3、生物滤池方式
废水经收集,通过格栅池和调节池后将污水引到高负荷生物滤池中进行处理,再经沉淀后排放。在高负荷生物滤池中装填料,污水流经填料表面时,悬浮物被截留,胶体物质被吸附,废水中的微生物则以此为养料而生长繁衍,这些微生物又进一步吸附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状态的**物,在适宜的条件下,逐渐形成具有生物化学活性的生物膜。由于微生物的增殖和生物膜对悬浮物的吸附,生物膜逐渐增厚,膜表面由于易吸收营养物和溶解物,微生物增长迅速,形成了好氧和兼性微生物组成的好氧层。在生物膜内部,由于氧无法进入,形成了厌氧和兼性微生物组成的厌氧层。随生物膜的增厚,靠近填料表面的兼性微生物无法得到营养物,其生长进入内源生长期,生物膜呈老化现象,在水力冲刷下脱落,并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
小区智慧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步骤:
步骤1,污水从厌氧区进入,水力停留时间为2h;
步骤2,厌氧区出水经过缺氧区,厌氧区进水,溢过隔板自流到缺氧区,缺氧区下端设有气提装置,把污水提到好氧区,从而实现整个工艺的循环,水力停留时间为2h;
步骤3,缺氧区出水进入气体装置区,通过活动的曝气盘来把污水提升至好氧区,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为8h;
步骤4,好氧区与沉淀区及厌氧区连通,部分处理达标的水通过沉淀区出水,沉淀区水力停留时间为2.2h;
步骤5,部分污水流至厌氧区进行内部循环,好氧区部分污水随着厌氧区自流到缺氧区,进入气提装置区,从而被提升到好氧区,实现内部循环。
1、设施简单,施工容易,前期投资小。
2、能耗低,吨污水处理于0.2元,全自动运行,特别适合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
3、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少,无异味,不滋生蚊蝇,对周围环境**次污染。
4、主体构筑物可采用全地埋式,不占用表土资源,建成后**部可覆土绿化,小型湿地可作人工景观。
一级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处理的方法,采用格栅,筛网,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构筑物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浮油,初步调整ph,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其中,沉砂池有平流式和曝气式两种,沉淀池有平流式,竖流式,幅流式,斜流式四种。
二级处理为生化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可溶性**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污水的生物处理有好氧生物处理和厌(兼)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有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BAS。厌氧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细胞物质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阶段,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三级处理的方法包括:砂滤,混凝,微滤,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脱氮除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