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处理150吨污水处理设施
日处理150吨污水处理设施工艺选择:
1.**物去除
污水中**物(大多数能被微生物所利用部份称为BOD5)的去除是靠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然后对污泥与水进行分离完成的。生化反应又分为厌氧阶段、兼氧阶段和好氧阶段。
厌氧阶段(化粪池):废水在通过挂着产气菌(甲烷菌)的填料层时,在产气菌(甲烷菌)的作用下,将水中小分子的物质如**酸和醇通过新陈代谢作用转变为很基本的化合物CH4和H2O,从而达到去除COD的目的。
水解酸化阶段:废水通过挂上生物菌膜的填料层,大量微生物将进入水中的颗粒物质和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截留下来的物质吸附在水解生物菌表面,在大量水解细菌的作用下将不溶性**物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在产酸菌的协同作用下将大分子物质、难以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好氧设计阶段:本工程中好氧段采用接触氧化法进行净化。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一部分**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很终产物是CO2和H2O等稳定物质。在这种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过程中,溶解性**物(例如低分子**酸等易降解**物)直接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而非溶解性**物则首先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然后被酶水解后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微生物的好氧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溶解性**物和非溶解性**物都起作用,并且代谢产物是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残余**物。
2.斜管沉淀去除好氧池污泥
污水中通过好氧池后,污泥(好氧菌种)随池出水较多,必须通过率沉淀作用使好氧菌种沉淀下来,采用斜管沉淀工艺,是浅层沉淀理论,强化沉淀的能力,从而污水得以澄清,沉淀下来的污泥(好氧菌种)通过泵回流到厌氧池重复使用。
3. 大肠杆菌及病毒的去除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生活废水必须经处理,采用能力较强的二氧化氯进行处理,二氧化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杀灭废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毒。
日处理150吨污水处理设施组成部分:
1、初沉池:初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污泥斗,污水从进水管进入调节池后经提升泵打入初沉池内进行初次沉淀。
2、生物氧化塘法(ao法),生物氧化塘以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挂载在填料上进行生物膜法的运行操作。
3、二沉池:二沉是活性泥水混合液回流到曝气区对**物和部分溶解性气体进行再次去除的过程,其目的是降低出水bod5值及codc氨氮等指标。
4、装置: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时,应保证二氧化氯投加量不小于30mgl;当采用臭氧时,应保证臭氧投加浓度不小于20mgl。
5、污泥脱水机:用于浓缩的剩余污泥定期由污泥脱水机排出外运处置或直接焚烧处置;也可通过浓缩后的清水回流至调节池中继续进行处理利用。
6、风机配电控制柜间及风机房内的电气设备及仪表均安装在室内并采取防水措施防止雨水侵入电器元件内部导致故障的发生;
7、化验室根据设计要求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如ph电导率余氯分析仪等以及相关的配套试剂和耗材;
8、水泵房安装有备用发电机一台以保证突发情况下连续运行48小时以上(一般备用时间为24小时)。
1、AB法
该工艺对曝气池按高、低负荷分为二级供氧。级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产生污泥量大,污泥负荷2.5 kg BOD/(kg MLSSd)以上,池容积负荷在6 kg BOD/(m3d)以上;B级负荷低,污泥龄较长。级和B级亦可分期建设,级与B级间设中间沉淀池。两级池子的F/M(污染物量与微生物量之比)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体。AB法尽管有节能的优点,但不适合低浓度水质。
2、SBR法
此法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同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3—4个池子构成一组,轮流运转,一池一池地间歇运行,故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这种—体化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由于只有—个反应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相关的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故节省了占地和投资,耐冲击负荷且运行方式灵活,可以从时间上安排曝气、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状态,实现除磷脱氮的目的。
3、普通曝气法
其变型工艺普通曝气法出现得早,其实际处理效果好,可处理大的污水量,对于Jc-r厂可集中建设污泥消化池,所产生的沼气可作能源利用。传统普曝法的不足之处是只能作为常规二级处理,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近几年,在工程实践中,通过降低普通曝气池的容积负荷,可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在普通曝气池前设置厌氧区,可以除磷,亦可用化学法除磷。采用普通曝气法去除BOD,在池型上有多种形式,如氧化沟,工程上称为普通曝气法的变型工艺,亦可统称为普通曝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