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污水处理设备排放标准
豆制品污水处理设备排放标准——概述
豆制品生产具有较好经济效益,但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弱酸性高浓度**废水,排放的豆制品生产废水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缺氧、鱼虾绝迹、水质恶化、发臭,严重污染地表地下水。豆制品企业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原料黄豆的浸豆、泡豆及压榨废水和冲洗废水,该废水**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强,是污染环境的高浓度废水。废水的污染物大都为可降解**物,可生化性达到0.6—0.7,废水的C∶N∶P平均为100∶4.7∶0.7,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对于该类型的废水的处理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相关参数的合理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豆制品污水处理设备排放标准——设计思路
在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中,本着技术先进适用、工艺措施针对性强、系统可靠稳定、运行易开易停,一次性投资与日常运行费用综合省、大限度的减少场地占用面积及大限度的使用原有的处理设施的原则;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同类污水处理技术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相同工程的实际经验,进行设计。在实际的每一阶段,均进行了充分的多方案比较,得出优化的工艺。
豆制品污水处理设备排放标准——设计原则(1)豆制品生产过程属于间歇生产方式,排水时间集中,水量水质不均匀,必须加强调节以稳定污水水质水量,避免冲击负荷对生物处理设施的影响;
(2)污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好,生化降解速度快,适于生物处理;
(3)污水中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在排放之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1)生物处理工艺比选
小型污水处理站一般采用以下几种生物处理方法:
1、常规活性污泥法
常规活性污泥法在大型污水处理中使用广泛,但由于常规性污泥法负荷低,易产生污泥膨胀,不易控制管理,故近年来在小型污水处理站中的使用越来越少。
2、A/O工艺
A/O工艺是以活性污泥作为生物载体,通过风机供氧曝气的作用使污水达到充氧的目的。A池内设机械搅拌,从O池的回流液回流至A池,在A进行反硝化反应,将大部分盐氮还原成氮气,并通过搅拌使氮气从废水中溢出,达到去除氮的目的;A池出水至O池,O池内设鼓风曝气,去除大部分**污染物,并将进水中的大部分氮转化成盐氮;可以根据废水的需要,调整O段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通过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吸附、氧化并分解废水中的**物;**物、氮去除率高。然而,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同时,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3、SBR法
SBR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活性污泥处理法,该处理工艺集曝气池、沉淀池为一体,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停气时污水沉淀撇除上清液,成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SBR法不设沉淀池,无污泥回流设备,但SBR法为间歇运行,需设多个处理单元,进水和曝气相互切换,造成控制较为复杂。为了保证溢流率,SBR法对滗水器设备制造要求高,制作时必须精益求精,否则较易造成终出水水质不达标。国内目前还没有质量较好的滗水设备,进口设备采购麻烦,且价格昂贵,同时今后维修费用也高。SBR法池内污泥浓度由浓度仪测定以便控制排出多余污泥量,目前国内浓度仪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易造成SBR污泥排放控制困难等问题。
4、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传统的生化处理方法,生物填料为固定床上的半软性填料。利用半软性填料作为微生物的附着载体。生物均匀分布在生物填料上,这样就避免了微生物分布不均的现象,同时,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不随水流动,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从而提高了净化效果。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时间短、体积小、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胀、耗电小等优点。其特点主要有:
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