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
卫生院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简介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总共由六部分组成:(1)*生化池 (2)O级生化池 (3)沉淀池 (4)消毒池 (5)污泥池 (6)风机房、风机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是以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为主,集生物降解污水沉降、氧化消毒等工艺于一体的生活污水及类似生活污水的工业废水,设备结构紧凑、占地少,全部设置于地下,设备噪声低,系统操作简单,维护管理方便,处理系统能自动运行,经常性运行费用低,投资省,污泥产生量少,并能保污泥有可靠的出路,处理效率高,管理维修方便。
卫生院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曝气生化系统主要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废水中的**物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还原过程,把复杂的大分子**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1.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曝气量,通过控制各阀门,调整进气量。
2.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3.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为2mg/L。
4.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5.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6.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它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曝气池水温不能**38℃,过高时,应在采取降温措施后,方可继续进水!
7.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视情况开启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剂。
8.根据污泥情况向生化池内加营养剂,一般按BOD5:N:P=100:5:1比例投加营养源。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钠或*。
卫生院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厌氧池或水解酸化池反硝化处理。
分离出来的水导入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并同样通过滤料空隙曲折上升,污水在上升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沉于导流沉降分离区,通过无泵污泥排泥系统,回流到污水池前端进入厌氧池或水解酸化池反硝化处理。空气的流向为:在内锥即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区内,空气是自下而上,在滤料空隙间曲折上升;在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内,空气同样是自下而上,在滤料空隙间曲折上升。
污水生物脱氮硝化阶段是温室气体(N2O)的重要释放源。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在2种进水氮(NH4-N,低氮反应器60 mg/L和高氮反应器180 mg/L)浓度条件下驯化硝化菌,并研究了不同初始NH4-N浓度和不同初始亚盐(NO2-N)浓度条件下所驯化硝化菌释放N2O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2个反应器释放N2O较少,均小于去除NH4-N浓度的0.01%;N2O的释放均随着初始NH4-N浓度或初始NO2-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初始NH4-N浓度条件下,低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的N2O释放率在0.51%~1.40%之间,高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在0.29%~1.27%之间;不同初始NO2-N浓度条件下,低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的N2O释放率在1.38%~3.78%之间,高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在1.16-5.81%之间。
污水生物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因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现已普遍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但污水生物脱氮在某些条件下会释放较多的温室气体(N2O)。N2O对温室效应具有较强的影响,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98倍,且在大气中性质十分稳定,生命周期长达+)*年,进入平流层后,会与臭氧作用生成NO或者NO2,导致臭氧层损耗,同时产生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目前,大气中N2O浓度约为310*10-9,年增长速率约为0.25%~0.31%;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N2O约占N2O排放总量的1.3%。
疾控中心污水处理设备DT膜包和导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