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污水中除磷的影响因素
(1)溶解氧(DO)的影响 溶解氧的影响包括两方面。
首先必须在厌氧区中控制严格的厌氧条件,这直接关系到聚磷菌的生长状况、释磷能力及利用**基质合成PHB的能力。由于DO的存在,一方面DO将作为zui终电子受体而抑制厌氧菌的发酵产酸作用,妨碍磷的释放;另一方面会耗尽能快速降解**基质,从而减少了聚磷菌所需的脂肪酸产生量,造成生物除磷效果差。其次是在好氧区中要供给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聚磷菌对其储存的PHB进行降解,释放足够的能量供其过量摄磷之需,有效地吸收废水中的磷。一般厌氧段的DO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的溶解氧控制在2.0mg/L左右。
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后,设内循环,以原污水中的**底物作为碳源,效果好,反硝化反应充分;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处理水水质;A段搅拌,只起使污泥悬浮,而避免DO的增加。O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后段减少气量,使内循环液的DO含量降低,以保证A段的缺氧状态。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塔设置有脱固定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工艺设计技术指标
我们对已运行的从化市、增城市、白云区农村污水进行总结,发现污水在主工艺池中停流的时间对出水的水质有重要影响。比如从化市的草埔村,总的停留时间为26个小时,出水水质:BOD5为21mg/L,CODcr为63mg/L;南沙区的芦弯村,总停留时间为28小时,出水水质:BOD5为17mg/L,CODcr为58mg/L。经过对广东 省300多个在运行的农村污水设计参数的分析,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参数建议如下:
(1)一级厌氧池(厌氧活性污泥)处理,水力停留时间24~30h,二级厌氧水解 池(厌氧挂膜)水力停留时间4~8h,污 泥清掏周期360d;接触氧化渠水力停留 时间24~2 8h;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 24~36h,水力负荷0.2~0.6m3/m2d。
(2)厌氧水解池水力停留时间
4~8 h,污泥清掏周期3 6 0 d;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2 4~3 6 h,水力负荷 0 . 2~0 . 6 m 3 / m 2 d;生态渠水力负荷 0.3~0.6m3/m2 d。
出水水质可达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的一级B标准。
中南地区可以秦岭―淮河为界划为秦岭以南和秦岭以北,河南和安徽北部风俗习惯属于秦岭以北,用水量较小且经济欠发达。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方面,这些地区农村大部分采用旱厕或有家禽畜养,且村民有利用厩肥施用农田和菜地的习惯,这些农村污水很少外排,其排放的少量污水可考虑采用化粪池或厌氧生物膜反应池进行简单的处理。秦岭―淮河以南农村多傍水而建,周围往往有多个池塘,池塘往往成为受纳水体。这些地区可考虑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或者利用现有的池塘采用多塘技术。
1、 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 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 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污物的冲击。4、 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 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 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 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 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 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