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地埋式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优点:
1、对污水中的**物进行降解、硝化菌将Nspan-N硝化为NO3-,对**物去除率在95%以上;对氨氮去除率在97%以上。
2、预处理过程简单,不需要大量投加化学剂,操作过程简单;
3、回收率高,水的回收率可达到99%以上,这种灵活性容许操作员在流入的未净化水品质恶化时通过降低回收率减少对隔膜的“压力”,但同时产生相同总量和品质的净化水;
4、系统使用逻辑进程监控系统,包括流量传送器和压力传送器等等。这种高度受控的系统方法可用于设计灵活的系统并提高操作员接口的低要求;
5、空气冲洗保证在各种流入条件下都能可靠运行;
6、自动反冲保证在较低的过膜压力下提高整体膜通量;
7、占地面积小,仅有传统工艺的10~20%;
8、使用周期长,连续运行时间可达7万小时,断丝率低于1%
地埋式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组成部分:
1、初沉池:初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3~0.4毫米/秒,沉淀下来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
2、A级生化池:缺氧池为脱氮处理而设置,池内设置YDT型立体弹性填料,作为反硝化的载体,硝化液中回硝态氨和亚酸态氧在反硝化的作用下,还原成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缺氧池有效停留时间为2.5~3.5h,溶解氧控制在≤0.5mg/L。
3、O级生化池:污水自流至接触池进行生化处理,接触池分为三级,停留时间为8h,(加强型设备接触氧化时间可达8~12h)填料为新颖弹性填料,易结膜,不堵塞,接触氧化池气水比在15:1左右。
4、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为竖流式沉淀,表面负荷为<1.0m3/m2.h,排泥提升至污泥池。
5、池、装置:池按规范:“TJ14-74”标准为不小于30分钟,若是医院污水,池可增加停留时间至1~1.5h。 采用固体氯片接触溶解的方式,装置能根据出水量的大小不断改变加药量,达到多出水多加药,少出水少加药的目的,需要其它装置可另行配制。
6、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气提至MZJ系列的污泥池内进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清液回流至热交换氧化池内进行再处理。消化后剩余污泥很少,一般1-2年清理一次。清理方法采用吸粪车从污泥池的检查孔伸入污泥底部,进行抽吸外运即可。
7、风机房、风机:设备风机设在的上方,进口采用双层隔音,进风口有、风机过滤器,因此运行时无噪音。风机采用二台转式风机,能自动交替运行。单台风机运行寿命30000小时左右。
1、厌氧水解池+复合人工湿地模式
人工湿地类型可分为表面流和潜流两类,潜流湿地处理主要有垂直流和水平流两种方式。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将表面流、水平流、垂直流组合起来,组成组合式湿地床对污水进行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其主要问题是对悬浮物、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差一些,而人工湿地的缺陷是进水要求较高,必须有前处理去除生活污水中大颗粒物质,避免引起湿地滤料的堵塞。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的COD、BOD,同时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以及氮的挥发等以及人工土壤固磷及植物根系吸收方法去除氨氮和磷。通过填料颗粒径级配合调整,滤清出水。这两种技术取长补短,**结合起来其处理效果非常好。
比较而言,采用该工艺其运行费用较低,易维护,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但占地面积较大,易受虫害影响,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根据建成后的采样分析,采用厌氧水解池+复合人工湿地模式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2、厌氧好氧模式
该工艺利用在厌氧池中厌氧及兼氧微生物水解,将长链**物初步分解为短链**物,产生生物酶。在接触氧化池中进行曝气,利用好氧生物的生长代谢降解水中**污染物。AO工艺负荷较高,占地面积小,处理的建筑物少,可以采用地埋式处理,维护可采用全自动方式进行,但需要较多的维护管理与运行费用。经分析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3、生物滤池方式
废水经收集,通过格栅池和调节池后将污水引到高负荷生物滤池中进行处理,再经沉淀后排放。在高负荷生物滤池中装填料,污水流经填料表面时,悬浮物被截留,胶体物质被吸附,废水中的微生物则以此为养料而生长繁衍,这些微生物又进一步吸附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状态的**物,在适宜的条件下,逐渐形成具有生物化学活性的生物膜。由于微生物的增殖和生物膜对悬浮物的吸附,生物膜逐渐增厚,膜表面由于易吸收营养物和溶解物,微生物增长迅速,形成了好氧和兼性微生物组成的好氧层。在生物膜内部,由于氧无法进入,形成了厌氧和兼性微生物组成的厌氧层。随生物膜的增厚,靠近填料表面的兼性微生物无法得到营养物,其生长进入内源生长期,生物膜呈老化现象,在水力冲刷下脱落,并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